彰濱秀傳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表示,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所有使用中的藥物,包括成藥、保健品與中藥,幫助掌握整體用藥狀況,避免重複處方,才能保護腎臟健康;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葉立斌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慢性腎臟病是沉默的殺手,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一旦感覺不舒時,腎臟功能卻明顯受損。彰濱秀傳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指出,曾有病患因急性腎損傷就醫住院,無慢性病史,一度找不到病因,抽絲剝繭查出病患因為沒有主動提供完整的用藥資訊,導致不同院所醫師均重複開立2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(NSAIDs),而造成腎功能惡化急症。
洪正憲於臉書專頁「藥師洪正憲-藥就趁憲在」發文分享,一位中年女性因急性腎損傷來醫院,情況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。起初,病人因為沒有明顯的慢性病史,讓醫療團隊一度找不到原因。後來透過健保雲端藥歷查詢,才發現她在不同院所長期使用了2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(NSAIDs),才逐漸釐清病因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洪正憲說明,由於病患就醫過程,未主動提供完整的用藥資訊,導致不同醫院的2位醫師重複開立相似藥物,最終可能引發了急性腎損傷。與主治醫師討論後,判斷這正是造成腎功能惡化的主因。病人後來花了好幾個月,腎功能才慢慢恢復。
為了避免腎臟受損,平日就要保護腎臟,洪正憲提供以下4點小叮嚀:
1.就醫時,請主動告知目前所有使用中的藥物,包括成藥、保健品與中藥。
2.若民眾有慢性腎臟病,一定要讓醫師知道,以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腎臟負擔的藥物。
3.可請醫師或藥師協助查詢雲端藥歷,幫助掌握整體用藥狀況,避免重複處方。
4.購買成藥前,建議先詢問藥師是否適合自己服用,尤其是有腎臟疾病或慢性病史者。
黃金護腎8守則
根據衛福部網站指出,想維持腎臟健康必須預防高血糖、高血壓及高血脂,控制體重避免肥胖、飲食均衡、少攝取加工食品,以及不吸菸且不濫用藥物等,才能避免腎功能損傷。
國際腎臟醫學會(ISN)與國際腎臟基金會(IFKF)共同提出「黃金護腎8守則」,民眾可遵循下列原則,建立保腎健康的良好習慣:
●避免服用不當藥物: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(NSAIDs)及止痛藥可能會損害腎臟,如有身體不適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切勿自行亂服用西藥或中草藥偏方,以免傷害腎臟。
●健康飲食:適當且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,避免大魚大肉的習慣,減少鹽份、調味料及加工食品的攝取。
●規律運動:每次運動約30分鐘,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,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,降低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。
●多喝水:攝取足量的水份,建議每日攝取大約2,000 c.c.的水份。
●不抽菸:抽菸會刺激交感神經,導致血壓升高造成腎臟負擔。
●定期檢查腎功能:透過抽血及驗尿,可了解自己是否有蛋白尿及了解自身的腎絲球過濾率指數,尤其是腎臟病高風險族群(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吸菸者及肥胖者)更應定期接受檢查。
●控制血糖:糖尿病是引發腎臟損傷最主要的原因,減少攝取含糖飲料及甜食,有助於降低腎病變的風險。
●控制血壓:血壓高會影響腎臟血管,並導致其硬化,應每天定期測量血壓。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。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。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